離開牲口巴札後,我們驅車前往喀什的老城區,這裡佈滿許多舊建築,其實在市區也還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舊房子,只是這裡聚集比較多,由政府統一規劃,不准予改建,這裡成為來到喀什也必到的老城觀光景點。

下圖可以看到附近新建的大樓,與高台民居是不是差異很大?

這附近還有時尚的摩天輪,新舊對照,真是令人感嘆世事變化之大阿~~。
 
  
從這條小徑朝上走,是老城居的入口處,這裡花費了人民幣六億多元改造修舊過,2003年左右完工。看似花費龐大,但我相信靠觀光收益很快就可以回本了。左圖左邊角落,藍色棚架就是購票處。

 

入口處,這樓很漂亮吧,具兩千多年歷史的絲路重鎮--喀什,因為其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多樣活潑的民族特色而受到許多旅人的喜愛,到新疆的遊客想看純正的民俗風情,首選就是喀什;要看最具正統風味的民居,首選就是喀什老城。

門樓下朝上看,這木頭每根銜接不靠任何釘子,在工藝一條街那篇文章中,我有介紹過。http://blog.xuite.net/jessica2006725/pigcity/9960638

一走進門樓,一群小孩子跑過來,喜歡拍小孩的我,拿起相機拍不停,拍完他們高興的搶著要看,從視窗中看到自己的模樣,高興的相視笑個不停,轉身又擺起各種姿勢來搶鏡頭,好可愛的模樣。

抱著小孩的小姐姐,也帶小弟弟來湊熱鬧,天生的模特兒架式,看到鏡頭就是一臉笑意,好可愛~~~

喀什老城位於喀什市中心區,四平方公里的老城佔了喀什市五分之一的面積,老城區保留了古城的形態,城內二十多條街巷是目前中國唯一保存十分完整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市區四成多近十三萬維吾爾族居民長年生活在這裡。走在巷內不小心真的就會迷路呢。

從下圖可以看到牆面製作的原料,是故意裸露出來的,提供觀光客了解。

老城街巷縱橫交錯,建築參差不齊,房屋鱗次櫛比,佈局靈活多變,以著名的艾提尕爾清真寺為中心向外放射延伸,蜿蜒而行,小路大約3人寬。

老街區民居並存著土木、磚木兩種結構,不少優秀的傳統民居已有百年歷史,個別民居已保留了三百多年。維吾爾建築中的四大要素,磚雕、木雕、石膏雕花和彩繪,在這些外表粗糙的土房子裏都能看到。

根據當地的考古學家指出,像喀什老城區這樣的城市格局,目前世界上已不多見了。喀什的歷史文化遺跡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區,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傳統民居,和典型伊斯蘭風格的古老建築隨處可見,更顯示到新疆旅遊必到的重要價值。

小徑上隨時可以看到小孩在玩耍。

這門牌很特別,寫著文明家庭,這是政府頒給這家人的榮耀,證明其對於國家的貢獻。

這小孩的眉毛是特地化的,維吾爾族人為了讓小孩的眉毛長得濃密,會用一種當地特產的植物製作的眉筆,叫做奧斯瑪眉毛增長筆,將眉毛畫成這樣,聽說從小就開始畫真的能讓眉毛長得很濃密,一些大人也這樣化著,但聽說年過20就沒用了,我後來在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巴札中有看到專賣店,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那邊買。

遇到一群小孩蜂擁而上,拍完後搶著我的相機要看,我用國語跟他們說我先將相機設定好觀看模式,叫他們等等,但沒想到言語不能溝通,她們誤會我不給看,尖叫起來,拉著我的手死都不肯放,我只好當他們面慢慢設定給他們看,那股魯勁真是可怕~~~。

聽說這裡已經被觀光客餵養過度,有些人拍完會要一塊美金,我今天一路走來倒是沒遇過他們開口跟我要過,維吾爾族的小孩五官都很漂亮,穿著又鮮豔多變,真是相機最適合拍攝的對象。這裡到處都是小姐姐抱著小弟妹的景象,不知道爸媽在忙什麼?

 

我們竄行在小徑內,沒什麼人在街上嫌晃,可能是準備午餐去了。喀什老城區現在仍是當地維吾爾族居民的生活中心所在,這裡的清真寺與學校、集市、手工作坊、民居相連,形成完整的自然生活空間,居民的生活、宗教活動都以這裡為中心。

聽說這家有個活潑的小女生,很會跳舞,於是導遊特地帶我們來,她家裡順便還賣著當地的編織品,可惜,不是很漂亮,沒人想買。這是一進門後,右邊的地方,維族人室外敞廊通常會有木雕彩繪的廊柱,看門窗上方有漂亮的雕刻。

小女孩外出表演去了,我們撲了個空,但還是進來參觀,這是他們招待宴客的客廳,桌上是當有客人來時款待的食物,可以窺見維吾爾族人生性好客的個性。在喀什典型的傳統民居中,客廳中央的地毯,天花板上的彩繪和墻上壁龕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們構成維吾爾民居主要的標誌。

維吾爾族人的房子室内客廳具伊斯蘭建築風格與維吾爾族民間工藝相融合,維族特有的石膏刻花浮雕,圖案美麗且色彩鮮明、雕工精細。牆上擺飾各種金銀器皿,顯見他們極為重視家裡的擺設。很難從之前小巷的外觀,想像到每家每戶裡面是這樣富麗堂皇吧~~。

這是進門後的左邊,樓上是他們住的地方,從磚造樓梯、漂亮的手製欄杆,到牆面的顏色搭配,真是讓人眼睛一亮。庭院中通常也會都栽種盆栽。

窗戶頂部是拱形建築,右邊門的頂部則除栱型外還有雕刻,天生愛美的民族性在小細節上表露無疑。

別人家,看到大門進入後,還有個漂亮的棚架,棚架上還掛上羊頭骨頭。維吾爾族民居,通常都會栽着葡萄、桑樹、無花果和各種花草。

這家有個可愛的小男孩。

這家大門,木頭門上還鑲上鐵飾,小小木門上花樣也很多。

隨時可以看到做手工藝的婦女,坐在自家門前邊聊邊作起來,可以直接跟他們買小帽,比起在店家便宜非常的多~~。

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維族人居住建房時,發現這裡的土層中有一種維族人稱為“色格孜”的土,是質感細膩帶有粘性的黃土,非常適合做土陶,所以老城區當地有很多土陶作坊。

這條街稱為[闊孜其亞貝希巷],維吾爾族語就是製作陶碗的意思,這巷子內的居民祖先是做土碗為生。我們今天就來參觀這裡的土陶製作。這些枯枝應該是燒柴火時用的,我們來時,還看到當地的電視台在這裡拍攝,但沒人幫他們解說,語言不通之下,來時也是亂拍一通,剛好聽到我們導遊在解說,跑過來問東問西。

 

將戈壁灘上採集來的各種顏色的石塊磨成粉,加上鐵銹和植物油,便成為彩繪的顏料。

 

這間小屋,朝上看有小天窗,是早期維族人為求採光佳而建造的。

在庭院中,可以看到這老闆娘,看到鏡頭,她就開始笑,仔細看,她不只是因為愛照相,她是因為要露出她整排的金牙,這是漂亮與驕傲的象徵。這裡作品可都是這位老闆娘親自繪製而成。

 

看見一堆觀光客、攝影人員都擠在這裡,小孩子也跑來湊熱鬧。

從這戶人家往下看,可以看到下端街道景象。

下圖是已經繪製好的陶碗,但還不是成品。

下圖是燒製完成的成品,真是漂亮,手製品所以每個都是獨一無二。

大家好像對於這樣的東西沒興趣,但我真想買一堆,不過,為顧及還有剩下旅程搬運過程的顧慮,加上我房間也沒多餘的地方可以擺了,我只買了一個碗,現在放在我的櫃子內,成為我放新疆帶回來的棉花籽、核果的最佳器皿。

看到下圖,右下角的那像煙斗的物品,猜猜看是做什麼用的?

解答:維族人小嬰兒時,睡在下圖的小床上,那花盆狀的是小女生上廁所用的,煙斗狀是小男生上廁所用的~~~哈~~這我之前就在電視上看過介紹了。這小床雕刻與彩繪真是漂亮。

維族男人外出工作去了,剩下婦女在門前彼此聊天。

又是一個劃連眉的維族小孩。

古巷的房屋大多是雙層建築,有的是三層樓。—般最下層是寢居室,裡冬暖夏凉,但通風與採光效果較差,人們日常更喜歡在第二層房間中活動,二層上架起半高式的平台,有的則在上面以木結構的形式架起亭廊,如左下圖就是。右下圖我猜是過街樓,樓層橫跨街道稱之。

 

為了解決採光不足問題,在不太寬敞的庭院内留有天窗,每層上下有階梯,院落較為狹小,但很有溫馨的感覺。院落的頂層是一片開闊的空間,在過去沒有玻璃等建材的情況下,它是一種比較理的採光光結構。

喀什自古就是商貿交流和民族手工並繁榮而著稱,許多街巷都是按行業自發形成手工作坊和產銷市場,如首飾巴扎、鐵器巴扎等,以其行業為名的街巷如喀贊其業貝希(鐵鋁匠) 、博熱其巷 (草席匠) 、塔哈其巷 (麻袋匠) 、巴格其巷(園藝匠) 、闊孜其業貝希(製陶匠) 、切克曼其巷(製衣匠) 、吐馬克巷(帽子巴扎) 等等。 

小生產者按商業銷售發展需要,居住場所也是生產、銷售的場所 ,形成產銷一體及特色各異的專業性街巷特色。目前這種街區經濟形式仍是開展手工業生產和商貿旅游產業的重要方向。

這是屋後的土路巷,一點水就可以讓這裡立刻變的泥濘,這裡的保守回族人還是穿戴全身包起來的打扮。

愛漂亮的維族人,喜愛各種鮮豔的顏色,看這門,可是漂亮的粉紅色呢,連內部的布幔也是粉紅色系列ㄟ~~真是搶眼阿~~。

過去,這裡的宅院建築不斷因人口擴大而逐漸延伸,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幾乎沒有剩餘空間,精明的維族人發明了獨具一格的“過街樓”,“半街樓”和“懸空樓”等空中樓閣。

這漂亮的磚牆,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很少見,且因建材昂貴,歐美地區也發展了叫做文化石的建材,是一種仿造磚頭的磁磚,價格不斐,是一些鄉村風室內設計愛用的建材,但在這裡,卻是那樣輕而易舉的舉目可見,生活在古老巷道中的人要是知道每天觸摸的磚牆是這等珍貴,應該很驕傲吧。

巷道中也販售各種當地人食用的食物,如饢就是到處可見的維族食物。

 

即使在今天,城市裡的房屋建築也多是封閉戶型,而古巷的民居則是半封閉的,—扇門封閉的是平視空間,但在平台上可同時與對面鄰居相互通話,或許這裡建築本身就具有一種人情味,而不同於關門即密封的現代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