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為三峽、橫溪、大漢溪匯流之處,故舊稱三角湧,早期因茶葉、樟腦、木材、媒而知名,現在只剩下舊建築還殘存在現場。

民權街原名三角湧街,是三峽早期的市集中心,現在兩旁建築都是日治後重建的,聽說這些紅色磚塊都是當年從日本載運過來的。

李長興舊屋的頂部山牆為山尖形。

 

自93~95年間,三峽老街復舊整修工程進行時,我曾來此一遊過,現場一片蕭條。

260公尺長的民權老街,有100多間的古老街屋,過往許多物資與貨物都在此集散買賣。

孫慶雲為人名,這裡早期為銷售五穀雜糧的雜貨商店,立柱為少見的圓柱,柱腳也為圓形柱台。

老街全盛時期,有染坊、醫院、紙糊店、理髮店、壽材店、中藥行,還有附近台車軌道經過,附近還有信仰中心--清水祖師廟。

老街立面上有許多刻字,代表姓氏、姓名、行業或商號,商家的匾額也都刻上堂號、店名、姓氏,是商家作生意時普遍的宣傳手法。

部分屋頂外圍還加蓋女兒牆,部分女兒牆還加了匾額裝飾。

部分建築物都有天井、水井,後方還有屋間,這間民間美術館從外面就可以望見屋內頂部漂亮的燈籠,入內參觀須收門票20元。

整條老街的騎樓為連續拱圈,牌樓都充滿巴洛克式風格。

 

定時,會有人扛著這茶摳的扁擔上街叫賣,好像回到舊時代,這間店在宜蘭傳藝中心也有。

賣人參的趙怡成參莊,這塊舊匾額極具歷史意義。

走沒幾步路就可到附近的三峽清水祖師廟。

祖師廟前右方,幾年前去過的三角湧醬菜舖,整個外觀都變了,我的舊文參考臺北●三峽●祖師廟/三角湧茶館/三峽老街

午餐,在「三角湧碧螺春茶坊」用餐。

這裡是種德樓的老房子,現在成為茶坊,聽說這裡的包種茶幾乎年年得獎。

 

「種德樓」為以前三峽富貴人家陳種玉家族的住房,內部幾乎已經坍塌,只剩下一大面牆壁還殘留過往的風華,榕樹根盤踞牆面,增添幾許滄桑。

三峽繁榮過往有三位陳姓有名的人物,稱為「三老陳」,一個是讀書人陳國治先生,曾在日軍攻佔三峽時挽救過當地人,另一位是闢書室的教化無數的陳嘉猶先生,再一位就是種德樓的興建者陳種玉先生,這三位曾合資從事伐木、製茶、樟腦等行業,為當地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也讓三峽成為繁榮一時的城市。

下圖的水井還依然使用中,地下水源源不絕。

 

陳種玉先生與其子開設「陳恆芳染坊」,即稱為「種德樓」,當時禮聘英國設計師設計外觀,採西洋彎拱形式,內部使用綠繡欄杆及彩色玻璃花窗,屋後過去是碼頭,方便貨物進出。

這裡曾是兩層樓的洋房,與當時兩旁平房相比起來,非常醒目,據資料顯示,落成時前來祝賀者絡繹不絕。

而現在僅存下圖這片牆還殘存歷史記憶,中空的房間內部擺設桌椅,現在是「三角湧碧螺春茶坊」經營的餐廳,只有用餐者可以入內參觀。 

 

餐廳賣義大利麵類的餐點,但不愛吃義大利麵的我,點了炒飯。

下圖為西式香料雞肉炒飯,150元,附湯與飯後飲料,可以選紅茶或綠茶。 

下圖為苦茶油野菇時蔬炒飯,150元,附湯與飯後飲料。


餐點口味普通,但因為價位很平實,飯後的茶香醇,所以還是很推薦想要入內欣賞古蹟者來此用餐。

200年歷史的媽祖廟-興隆宮。

染坊招牌依舊在,卻人事已非。

  

關於老街與這知名三老的歷史故事,我在網路上搜尋到一篇文章,介紹的過往故事非常詳細,

http://blog.udn.com/writing1022/2817859,有興趣者可以前往參考。 

順手買了附近「隆信餅店」的麻糬餅,真是非常好吃,我與朋友買了黑糖與芋頭兩種口味,非常推薦芋頭麻糬餅,芋頭甜度適中,麻糬軟Q又好吃,買的時候剛出爐,店內香氣四溢,光經過就讓人垂涎三尺,地址在民權街37號,門口有一個大古井。

老街上還販售初鹿鮮奶製作的奶茶等飲料,價格不便宜,但口感不錯。

三峽老街與大溪老街,是我很喜歡的兩條老街,但相較之下,大溪老街的巴洛克式風格更為明顯。三峽老街整修過後,似乎失去了古味,整座不能稱為「老」街,而像是座嶄新的街道,難免讓人有點遺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