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老街,但走在老街上,雖然四周都是復古過的老屋,但有時,還是很難感受到真正老街的味道,

因為經過太多人工的修飾,老街已經不是老街了,許多東西都是特別加註在老街上的,只有這些老樹見證了老街的興衰。

上圖,大樟樹下的深坑警察局,在1901年是深坑廳廳治,這應該是最古色古香的一間警察局了.....,

從外觀上看來,好神秘!

這間深坑麻油店,也是來深坑買伴手禮的選擇之一,巷口就聞到麻油香......。

而這條巷子,是這個老街上,最有風味的地方之一。

拱門裏面,每天店家開門,木門隔柵得一扇扇拿開,打烊時,再一扇扇拼湊起來,像這類老房,去金門看是最原味的。

這條老街上真正的老房已經很少,當初整頓時,店家也抗爭嚴重,但還是處理成今天的風貌了,斑駁的木頭都肯定是原造,但紅磚都過新了.....

這間五號烘焙坊,古樸的外表下,賣的是歐式麵包跟義式冰淇淋。

深坑在日治時期,是整個文山區的行政中心,是全國國最小的鄉,

下圖是漂亮的德興洋樓。其右下角的信記賣豆腐冰出名,帶著深坑特有的碳燒味。

德興居是1926年時由深坑最有名的黃家人的第三代黃德隆所興建,這棟是老街上唯一原裝巴洛克式三層樓建築,

當年花了六年才興建完成,與附近黃家老屋多為三合院式的風格很不一樣,

紅磚、洗石子、泥塑、彩色磁磚是這棟建築最復古的元素。

想進一步了解這棟老屋的過去與現在,各階段照片,可以點閱這裡去參考。

下圖的門、窗,都已經換新,因為舊的已經破損不堪。

有沒有發現,連這個電錶箱?都很復古....^^。

看到下圖,保甲路?好神奇的名字,

保甲兩字,始於宋代,當時以10戶為「甲」單位,10甲為「保」單位,日治時代也沿用保甲制,將道路拓寬六尺寬,也方便馬匹進入統御管理,所以都稱為保甲路。

下圖是深坑的保甲路,建築也好新......。

下圖為深坑的古蹟之一,集順廟。

創建於1838年,是深坑的信仰中心,供奉的是『保儀大夫』和『保儀尊王』,前者是文官、後者是武將,

這座廟到了日治時期,才從草屋改建為木造屋,二戰後被撞毀後又重建,便成現在的鋼筋水泥樣。

走過大榕樹下,順著往阿柔洋的方向前行。

看到中正橋邊的"深坑橋碑",是大正年間當地國小校長建造,為紀念深坑與阿柔洋兩方能便利通行。

後來興建的平埔橋,改善了中正橋的狹窄,石碑旁還設了休息區。

黃家在深坑,有七座古厝:包括開基祖厝(北深路二段120號)、黃連山祖厝(文山路二段25號)福安居(文山路二段31號)永安居(北深路三段8號)興順居(北深路二段133號)潤德居(阿柔洋33號)六房厝(阿柔洋35號)。

下圖為永安居,來的時候剛好是平常日,沒開放,只好作罷。

到深坑,吃豆腐、買豆腐製品,下圖是豆腐麻糬?豆香很濃。

這間的陳家豆腐,也是當地著名的豆腐老店,牆上貼好多名人拍照,

我也是在滿滿都是豆腐店中挑一間走進來,平常日人不多,

桂竹筍臭豆腐,不油膩也好吃,帶點辣味,剛好下飯,辣度可以調整。配個炒麵,這其實就是很台灣味的一餐。

 

平常日的深坑老街,人潮都在大榕樹下,越往後段,人越少,但商家就不一定開,

但我喜歡這時清湯掛麵的老街,用餐過程不用等,服務態度也很好,

有時台灣人是很無奈的,只有假日有時間,但一趟出去塞車到現場,又得忍受忙碌之下的服務態度,

老街生意也不好做,就六日人多到爆,平日開店消費力也不是太強。

從頭走到尾,都在賣豆腐,愛吃豆腐者可以去大快朵頤一番,但品項太類似,實在很難讓人提起勁,願意大老遠的驅車前往重複享用,

深坑老街腹地沒有三峽老街、大溪老街大,三峽老街往祖師廟處還有許多商家跟美食,大溪老街花樣更多了,

深坑就這條老街,周邊除了往阿柔洋方向去,可以走步道,顯得有點單調,

不知道幾年後的深坑老街,會不會有什麼新的變化?我期待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