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第二次還是第三次來到馬太鞍,其實這塊濕地非常美,生態保育也一直在進行中,

因為最近又去了一趟馬太鞍,於是我將幾年前去馬太鞍的照片整理了一下,發現當時去也再下雨,

不知是福還是禍,下雨容易滑倒,行動不便,但不下雨,池水就不會如此豐盈。

順便把之前拍的舊照片發上來給大家瞧瞧,首圖也是幾年前拍的,因為當時有瞭望台,但現在也沒了....

從瞭望台上,就可以看到整片佔上百公頃的濕地模樣,馬太鞍這名,就是阿美族對於樹豆的稱呼,當時這裡到處長滿樹豆,

清澈的芙登溪蜿蜒的貫穿了濕地,她與伏流湧泉一起孕育這塊土地。

當時來,水中生物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季節問題?這次來水中生物比較少了些?

為了這莫氏樹蛙,我曾經在部落格中發過文,http://blog.xuite.net/jessica2006725/pigcity/23160176

特別介紹這隻樹蛙,當時是老闆阿郎帶著我們介紹生態,季節對了,樹蛙到處都是。

很推薦來這裡參加生態導覽,尤其是夜觀,肯定會有很多斬獲。

當時舊相機畫數不夠高...扼腕阿...。

以上是幾年前的照片,接下來,就是最近這次去現場的紀錄了。

之前,玻璃屋內,還有生態展示,現在一看,沒了,阿郎老闆說,遊客破壞力太大,乾脆把展示取消,改成種子DIY。

種子DIY是新近台灣興起的手作項目,之前才去台北寶藏巖採訪一個手作者,沒想到在馬太鞍又看到這一位,台大農業科系?畢業的人才,跑到花蓮來推廣種子教學。

這本來就是一棟漂亮的木屋,加上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擺設,隨便擺,都有一種天然美景悠然而生。

 

從來沒想過,這些路邊的種子,竟然有這樣漂亮的模樣,下圖是銀葉樹的果實,長得像是客家菜包。

我用這個直接作了一個鑰匙圈,非常簡單,就是把鑰匙圈鎖進頭部就可以^^懶人懶招。

來到這裡,我啥都不想作,就想坐在簷廊下,聽雨吹風......。

要不是外面下著雨,如果有藍天白雲,我們應該要徜徉在這些種子生長的環境裡,一起體驗生命的奧秘。

各種乾燥的花,再點綴幾朵鮮花,一點都沒有違和感。

我喜歡下右圖,就坐在藤椅上,吹風喝茶.....人生美事^^

這裡確實是一個完全能激發人懶惰的地方....吹著一股慵懶的風阿..

 

下著雨的馬太鞍,夏季時的高溫潮濕,那種潮濕比起台北還更甚,皮膚上總是一層黏呼呼的感覺。

時而滂沱大雨,時而綿綿細雨,奔竄在這片綠意中,還是不能錯過處處都有的美景,

池水中的烏溜,是阿郎老闆飼養的,非常肥大,他說抓了一些過來這池裡:是為了給魚練健康的啦!

阿郎經營的,取名是:欣綠農園,馬太鞍旅遊景點,就屬這裡最出名了吧?

幾年前,餐點還沒這樣豐盛,現在簡直......唉呦,繼續往下看,一盤盤美食真讓人吃得欲罷不能。

農園推出了一些體驗活動,除了種子DIY之外,還有原民舞蹈、石煮魚現場秀。

下圖就是石煮魚,把烤熱的石頭,直接放到竹筒的水裡,立刻傳來ㄘㄘㄘ的聲響,這聲響就是美味的代名詞阿。

這些原民野菜,加上魚肉、鮮蝦,端上桌真是讓人食指大動。

接下來,就一定要進入最讓人期待的美食秀了。先來秀秀這一整桌菜,還沒辦法把所有菜色都拍進去呢,

下面我會把每一道菜特別拍出來給大家瞧瞧,半夜不要看圖,恕不負責咕嚕咕嚕叫的腸胃阿^^。

下圖,常見的野菜--山蘇,搭配涼拌山豬皮,上面還有洛神花呢

附帶一提的是,這裡賣的洛神花冰淇淋,非常好吃呢,一個50元,是自種的洛神花作的。

這道鹽烤吳郭魚,在原民部落中,也非常出名,用粗鹽厚厚的覆蓋住魚身,不用其他調味料,直接火烤,鹹中就能襯出魚肉的鮮美,毫無土味。

要怎樣吃呢?當然是得先把那層厚厚的鹽皮給脫去阿,阿郎老闆親自示範脫衣術^^。

下圖,白斬土雞,不要聽到土雞,就以為是放養滿山遍野的那種土雞,那種肉比較硬,

這是飼養的土雞,不過我覺得也挺有嚼勁就是。

下圖,紫米飯,用的是光復鄉的紫糯米,歐,沒話說,就是好吃。

下圖,一看就知道,是豬腳,肉嫩皮Q。

下圖,自釀的豆腐乳,這真得要推薦一下,是阿郎老闆的丈母娘自己做的,一點都不死鹹,還帶著甘甜的口感,吃完飯就買一瓶回家了。

這道菜,有個很傳統的名字,叫作長命百歲。

以箭筍、牧草筍熱炒,我看到菜上有製作豆腐乳的黃豆呢,看來是有加豆腐乳一起烹調吧?學起來^^

下圖,山豬肉,肉嫩有味,肥瘦兼具,立刻就盤底朝天的一道。

下圖,氣味相投,就是炒臭豆腐啦,炸後的臭豆腐簡直就是香氣逼人,一下子就見底了這盤。

下圖,香水金針,這與我們過往吃到的乾金針不一樣,是新鮮採摘食用的,大家不用再擔心二氧化硫問題,

花色橙黃、沒有黑蕊,可以用來炒菜或煮湯,真是很美味。

欣綠農園/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全街60號/電話:03-870-1861

這間老字號的欣綠農園,從1999年至今,歷經一些園區內的變化,我最愛的瞭望台不見了...很遺憾,

阿郎老闆說,他不主動去爭取團客,前來都是自由行的散客,整個園區沒有過度爆量的人潮,也讓這片生態得以生息,

園區的經營,也與周邊的阿美族人們建立了共同的生活意識與合作,這是一個融入得很好的共生環境,

阿郎老闆強調自己也是"原住民",因為他是在當地土生土長的人,中間歷經了城市打拼後返鄉,

歸鄉遊子,其實在台灣早年就已經陸續展開,但近幾年有更多年輕人返鄉,為自己生長的土地貢獻心力,

不只能拉近城鄉的差距,也讓老一輩的人有年輕人學習接班,

雖然這樣的景象在花蓮這個外移人口很高的地方來說,非常不容易,連要找人工採收還得網羅自外縣市的採收班,

希望有更多的遊客能到這些地方走走,台灣人的消費能力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用消費力讓農村活力重現,一起與這些有心人共同為台灣這塊土地生態努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