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PO了許多美食資料,為了證明我還是個崇尚健康的大自然老少女,上星期去野觀的資料,快快就PO了..雖然資料庫裡還有許多去年爬山的圖至今還不知何時能見天日...哈。

 

位於東眼山的「東滿步道」,連接「東眼山森林遊樂區」與「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兩處,從「東眼山遊客中心」開始走,沿途細雨從入園到出園沒停過。


園區外完全沒車,區內車子數一數也不超過五根手指頭,果然天氣好與不好影響很大。成人入園費80元/1人,停車費另計。

好久沒動了,這次說要來野觀,想也知道不用走太久,但行前我足筋膜炎就有點痛,加上沿途下雨,能坐的地方都是潮濕的,只能一路站站走走,越走越痛...。

沿路設立「洋蔥狀風化」、「岩層結核」的告示牌說明,天氣好時,邊對照說明邊欣賞,其實還挺有趣的。

步道沿途,最多的植物莫過「咸豐草」。

下圖,「台灣油點草」,在步道沿途也算常見。

屬百合科植物,是台灣的特種生物,常在潮濕之處可見。喜歡拍花的姿態,因為每一株花都有自己的風格。

在高海拔時,「台灣油點草」可長成達一公尺的草本植物,低海拔時則可能約20-30公分高。

下圖,「夏堇」。外型像是堇菜科,因常在夏天開花,故稱為之。

擁有花期長、耐高溫、花朵數量多的特點,故常在園藝類植物中看見。

為了拍低矮的植物,行大也擺了一招五體投地的姿勢拍照,行嫂看見了,應該會氣得牙癢癢的,心裡OS:你不知道這樣衣服有多難洗嗎?哈哈哈~。 

步道沿途有很多爬山的叉路,不過這次是來野觀的,就沒往那些上坡路去了。

好在,不然,我大概要用滾的下山了~~。

沿途霧氣沒散過,讓我想起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迷霧」,有拍成電影「迷霧驚魂」。

描述在小鎮裡,突然飄來一陣迷霧,霧中出現了各種怪獸,一對父子逃難至超級市場,與其他鎮上的人歷經封閉空間中的人性考驗,為了跟未來一搏而離開避難所,重新置身於藏著許多妖怪的迷霧中....車行向未知。

其實跟著野觀了一兩年,一開始啥都不認識(到現在認識的植物也不多啦^^),也沒認真作功課學習怎樣辨識,至今偶爾認得幾樣,已經對自己很滿意了(我對自己真寬容^^)。

舒壓的方式很多,有人靠血拼,有人靠吃,跟著去野觀生態拍植物,是我舒壓的方式,而獲取知識與學會辨識對我來說,僅是不可期待的附加價值。

工作時,總在字裡行間縫縫補補,字陣與腦細胞都如叢林,穿行一陣後如同歷經一場叢林越戰廝殺,死傷無數後僅存殘餘也不多,想想下次廝殺時還要保留體力,所以出門野觀時,腦袋總是一片空白,軀殼在山林間能吸取芬多精,眼睛能欣賞漂亮植物,已經是享受了,其餘的都是奢求。

下圖,是我已經看過很多次的「台灣紫珠,正式名稱叫作「杜虹花」。

通常長在較高的位置,紫紅色果實每次看都讓我覺得好像曼陀珠,屬台灣特有種,開花與結果的樣子落差挺大,我常會因此認不出來。

下圖,也是野地常見的「高粱泡」,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

生長於海拔100米至2,5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谷、路旁灌木叢中陰濕處、林緣、生低海拔山坡或草坪。

 

野觀時,我最喜歡的是拍花朵,因為顏色漂亮,其次是果實,只有葉子的通常就不拍了。

下圖,」榿(音為ㄑ一)葉懸鉤子」。長得像野草莓,可食,但吃起來可跟草莓一點都不像,一點也不好吃。

「榿葉懸鉤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是台灣特有種。

發現跟上圖的高粱泡一樣,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似乎顏色都很鮮豔呢。

「榿葉懸鉤子」分布在低海拔路旁,果實長圓形或橢圓形,成熟時是紅色的,一旁小小的紫紅色果實乍看也有點像是桑葚。

「東滿步道」沿著昔日伐木台車的舊軌道所闢,所以沿途也展示早年伐木的集材作業工具,如台車、集材機等。

下圖,「野菰」。18-200鏡頭外加RAYNOX DCR-250 微距鏡效果。 

這植物我在之前的桃園●北113縣●植物野觀/滿腳的泥濘一文中就介紹過。

數於列當科,株高約20-30公分而已,生長於海拔200-1800公尺處。

因為植物長得太低矮,同行大哥幫忙調整花的姿勢拍照。

沿途的菇類不多,且種類屬比較常見的為多。下圖,突發奇想作成黑白照,發現畫面有點雜。

要說黑白圖像呈現讓人印象深刻的,我最記得20世紀義大利經典之作,由導演費里尼製作的電影「八又二分之一」,是黑白片,景幾乎都是搭建的,呈現出來的色彩即使只是黑白,簡潔卻又豐富,這是我認為黑白圖像應該呈現的最高極致表現。

下圖,「黃花三七草」。18-200鏡頭外加RAYNOX DCR-250 微距鏡效果。

屬於高大草本,高35-100cm,偶爾高達2m以上。莖基部常形成塊莖狀。葉厚,形態變化大,長橢圓形至匙形,9-26公分,管狀花花冠筒5裂,分佈於低至中海拔山區。 

下圖,「台灣山菊」。左圖為18-200鏡頭外扣RAYNOX DCR-250微距鏡效果。

菊科,多年生草本,台灣特有種。右圖可以看到葉子呈現多角型,革質,有巴掌大,像是乞食碗。

 

下圖,「紅硬雙頭孢菌」,為18-200鏡頭外扣RAYNOX DCR-250 微距鏡效果。

「紅硬雙頭孢菌」屬子囊菌的核盤菌科,新鮮時為黃色如杯狀,熟時偏橘黃色到橘紅色(下圖應該是熟時的顏色了),直徑約只0.1~0.5公分。

夏、秋在低海拔山區的腐木或樹枝上容易發現,有短短的菌柄,菌柄的基部為黑色,屬台灣山區最常見的一種盤狀子囊菌。

看下圖,「紅硬雙頭孢菌」其實體積真小,不加外扣微距鏡是拍不了的。

下左圖,菊科的「一枝香」。

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於全省低海拔路旁或郊區。全株粗被白毛,高約達50~60公分;葉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頭狀花紫色,小型,均由兩性的筒花狀花所構成;瘦果有綾,具有冠毛。

右圖,「山芙蓉」。桃園●北113縣●植物野觀/滿腳的泥濘一文中也有拍過。

 

下圖,長在高高樹上的「台灣山黑扁豆」,屬台灣特有種,成串如蝶形冠狀往下長的花序真漂亮,乍看還以為又看到台灣原生蘭花了...曾經小小興奮一下。

產於台灣低、中海拔,是纏繞性草本植物,因莢果中藍黑色種子而稱為「黑扁豆」。

天空飄著雨,落在草叢中的葉片背面,雨滴結珠。

下圖,「野牡丹」。有些植物,開花與否落差很大,野牡丹很常見,但就是屬於那種開不開花落差很大,我覺得很難辨認的那種。

野牡丹一日的綻放期很短,早上開,晚上謝,好在日日開,所以還容易看見。

 

下圖,「普刺特草」,又稱普特拉草,屬桔梗科。

長在溝渠旁,拍它是因為覺得樹藤這樣蔓延攀爬的姿態很美,且濕地比乾地的背景拍起來更好看。

下圖,長得像是白飯粒的,行大說是一種真菌,屬於黏菌的粒菌體,可我怎樣找資料都找不到。

過路的客倌們,有人如果知道這是什麼名稱,煩請告知,十分感謝。

反差太大,白的地方曝掉了,看不出紋路。

白飯粒阿~白飯粒,沒有那一抹鮮紅的蚊子血還真顯不出你純白的珍貴。

跟「紅硬雙頭孢菌」一樣,都是用18-200鏡頭外加RAYNOX DCR-250微距鏡拍的,體機比小拇指的指甲還小。

由古代蝦兵蟹將留下來的「生痕化石(trace fossil)」遺跡,是3000萬年前蝦蟹築穴時遺留。

上網查了,「生痕化石」跟「實體化石」其實不同,實體化石是像恐龍遺骸等,而「生痕化石」則是生物活動時在沈積層中遺留的痕跡,很難看出是哪種生物造成的。

因為要能詳細觀察海底各種生物的行為本來就不容易,還要去了解由何種生物所造成的生痕是更困難了。

下圖為節肢動物的生痕化石。

雖然天上飄著雨,但其實一路寬闊平坦,林務局還在地上還鋪過木削方便大家行走,是路況很棒的一條路,也不像上次去113線時滿地泥濘。

早早看到告示牌說前方2公里多處有崩塌,不過,沒撐到那裏我就回頭了。

 

撐著傘,大家還是四處張望,尋找植物的身影。

但我總覺得這裡的植物生態似乎沒有巴福越嶺拉拉山初段那裡多,忘不了那次去野觀拍了好多,還有一朵漂亮得像是模特兒的紅色菇,證明鮮豔的美物多蛇蠍,結果回來後記憶卡沒儲存就覆蓋過去,跟去拍無極天元宮的櫻花一樣....,心血付之一炬。

看到露珠包圍著果實,忍不住用外扣微距鏡亂拍一通。

下圖,「叢傘絲牛肝菌」,分布台灣、日本、中國、印度與非洲,特色是菌柄處會發出綠色螢光。屬口蘑科,是上述地區常見木棲腐生野菇。數天生,肉質軟,不可食用。

這種會發出綠色螢光的菌菇,在台灣被發現的約有四種,但植物學家認為應該不只四種。

菌蓋寬,初圓頂形後呈平展形,表面平滑暗灰色,惟中央錐形部位色較淡。濕時從外可見透明之菌管。菌管直生,管口呈輻射狀排列,表面粉狀,淡灰色。

下圖是菇的背面皺摺,菌管帶著半透明感,好漂亮,早知這菇在夜晚會發亮,當天現場就應該用黑布蓋上,拍拍螢光的樣子。

仔細看看下圖,不知怎的,菌管處旁有一層綠光,是後面剛好有綠色植物嗎?

這場景,還會讓我想起「迷霧森林十八年」的電影,是描述致力保育黑猩猩的女生態學家黛安佛西的故事。

內容跟這片景色完全無關,完全是那片名中的「迷霧森林」4字讓我滿腦子都在想這片名....。

我很少沒跟大夥走到定點就回頭,實在是腳後跟太痛了,於是就決定自己往回走,後來聽說距離我往回走之前不到一百公尺處拍到了瀕臨絕種的植物「菱形奴草」,或許下次有機會再去看吧~~。

雖然沒聽說這裡有過靈異事件發生,但整條瀰漫霧氣的山路上一人行走時,還真有點可怕...,沿途腎上腺素激增,腳痛竟還能飛步而行,或許是太空曠了,踩在地上的聲音帶著淡淡回音,好像是兩個人的腳步聲,我邊唱歌邊走,給自己壯膽。

加上最近又再看史蒂芬金的小說「魔島」,忐忑不安,深怕小說裡的怪物跑出來....。好在這裡場景不像電影「大法師」,不然我大概寧願痛死都不會選擇一人走回來。

回程時,沿途休息了兩三次,終究還是走到了車上,關上車門我就躺平在椅子上睡著了,約一小時後其它夥伴敲門我才醒來。

到板橋火車站時,整個腳底板都僵硬了,踩到地上的剎那真是痛到面目猙獰。

步入板橋火車站發現商店林立,止不住好奇心晃了一圈,買麵包、吃飯....,彌補今天午餐是邊走邊啃了小小的素飯糰解決的窘境。

下圖是位於板橋火車站裡的萬年排骨賣的東坡肉套餐。

咳咳~~才說要變身當個有為的大自然老少女,怎又PO了美食照了?

其實,說起旅行兩字,除了風景、人文外,肯定也不能脫離美食,這才是個完整的旅行記錄阿!

回程從板橋搭到松山火車站,才兩站,沒想到我又睡過頭了,發現我跟汐止真有緣份,每次到汐止就醒來(好在不是跟宜蘭有緣份@@)。

以上植物,謝謝行大指導!

發現同好中,植物類專家多,可是菌菇類專家很缺乏,歡迎有興趣的菌菇類同好下次一起去野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