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捷運站走到齊東街,像進入另一個時空,從喧鬧走向寂靜,只剩樹葉間的婆娑不絕於耳。
齊東公園很小,但周邊有幾株百年受保護的老樹,包括光臘樹、柿樹、九芎等等,
公園內有一個小小的雪見燈,是石燈籠的一種,沒有竿與中台,本來是用來照亮水面的,這是常見的三足雪見燈。
不知道是以前齊東老街沿著水圳興建時留下來的?還是從別處移過來的?
從齊東街走入,看到這一棟房子門面看起來像豪宅的入口,但右側那棟其實有歷史建築身分。
齊東老街舊稱「三板橋街」,清領時期齊東街肩負城內至臺灣北端基隆運送米糧物資之「米道」,從齊東詩社繞一條彎斜道路來到齊東老街,已經看不到過往老街的痕跡,當時人來人往扛著米踩在泥土地上的身影,只留在過去的光陰裡。
從米道變身為日治時期的「幸町」,屬於日人居住區,1920年代至1940年代興起大量日式宿舍群落建築供官員使用,因此稱本區為幸町職務館舍群。
二戰後該日式宿舍區由臺灣銀行接收,轉作銀行長官居所。
現在齊東街上這兩棟建物包括臺北琴道館與臺北書畫院,其中臺北琴道舘被列為市定古蹟,除門廊、玄關與完整室內空間外,也仍保存樹石造景元素。
為解決潮濕問題,架高地板,從日本傳統的45公分甚至抬高到60公分高,下面鋪有木炭,留有通風口,等於上下都留有氣窗來維持通風。
這通風處的水泥窗還有花樣。
下圖為玄關處,這裡免費參觀,自己輕輕推開門進來,輕手輕腳的自己拍照,不會有人管你,也不要破壞現場,一切自由。
下圖為玄關進來的位置,右側目前為古琴展覽空間,右側應該是當時的隨從室、女中房的空間,根據推測這棟應該是當時大官的房子,
修復古蹟之後,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建物本身修復後都是空房子,就是骨架,
之後裡面放了什麼傢俱、物件?才是主宰整棟房子的靈魂。
下圖原為兩個房間,為擴大空間而將中間門拉除,營造出一個可以舉辦演奏會或講座的空間。
當時的屋頂下方還設有儲藏空間,右側玻璃窗戶外廣種綠樹,當時的人真的很懂生活享受啊~
下圖目前有小小的販賣部、辦公室,目前臺北琴道館與臺北書畫院都由中華古琴學會管理。
這些日式建築在戰後日本人離開,由不同的人入住,隔間與周邊種植的樹木都會跟著改變,
入口上方還有兩塊老舊的門牌。
書畫院與琴道館中間互通。這兩棟日式宿舍與齊東詩社,都是建築師孫啟榕修復,非常經典。
屋外庭院區綠樹多為近百歲的老樹,包括五、六層樓高的白臘樹,還有多棵臺北市受保護樹木,院前有百歲芒果樹,後院另一株見證八十餘載興衰的柿樹。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齊東街53巷11號(免費參觀)
電話:(02)2391-7536
營時:10:00∼18:00,週一、二公休
【臺北書畫院】
當時來的時候是假日,卻沒有開放,可能是疫情期間關係?只能拍拍外觀,這裡周六有書法課程,有興趣的人可以聯繫。
兩棟建築各有不同門牌號碼與出入口,有一則採訪建築師孫啟榕的文章可以參考,修復不只是一種匠法,還必須對這份土地與建物、甚至是周邊的老樹有愛,才能還原或重新連結人與古蹟之間的關係。
這雨林板下方還微微突出,應該是為了順利雨水排出,對準地上的排水道,從上到下形成一個漂亮的弧度,
臺北書畫院與琴道館之間有著簡單的小木柵,但卻又沒有完全隔開,
日式建築也是我喜歡的建築風格之一,尤其是這些日式住宅周邊總可以看到老樹蓊鬱的情境,屋後拉把椅子、拿本書,泡杯茶,就是一個充滿休閒享受的午後時光,
古時的人,怎就這樣懂得享受生活?
地址:臺北市金山南路一段30巷12號 (免費參觀,入內需著襪)
電話:02-23916737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 10:00~18:00(休一、二)
☆用文字,帶你妳翱翔世界☆歡迎按讚+分享!
【旅遊‧上癮‧鴉片館】 切換『搶先看』,才不會錯過最新的資訊歐~
延伸閱讀
台北中正●臺灣文學基地(原齊東詩舍)●毫無違和感的日式老屋修復典範/夏遊齊東老街正當時
台北中正●中正紀念堂●北市內最佳賞櫻花地點/整點交接儀式/陸客必遊
台北中正●寶藏巖(上)●北市最具藝術氛圍的開放式展場/觀音亭/都市酵母/黃色椅子/尖蚪咖啡
台北中正●寶藏巖(下)●國際青年旅店+無價山景/歷史斷面/蟻居/尖蚪咖啡/自來水公園
台北中正●TakeOut Burger&Cafe忠孝新生店●(附菜單)喵咪不當家之很害羞/同場加映:直物文具Café
台北中正●台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腊葉館●七月流火送清涼,夏季賞荷正當時
台北中正●政使司衙門-欽差行台●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定古蹟/台灣僅存清朝衙門
台北中正●雙月食品社(青島店)●餐廳等級小店價格米其林美食/百吃不厭台式小吃
台北中正●蘇杭點心店●(附菜單)50年歷史佛心價江浙點心老店/平價版的鼎泰豐選擇
台北中正●金峰滷肉飯●(附菜單)南門市場美食/中正紀念堂站美食/銅板美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