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也是來北京,必遊的重要景點。之前寫過一篇簡略的,本想說每個重要建築都要花很多時間找資料、看影片,這樣拖下去,後面文章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生出來?

不過最近因為看了央視一系列挖墓考古的影片,跳出了"我在故宮六百年",提到整個北京故宮修繕所花的心力,頓時想把照片重新整理出來,好專文來介紹一番。

當時碰上難得北京藍天,因為過陣子要開大會,所以周邊工廠不讓營業,剛好在這時間點來,賞了我一個拍照的大好天氣。

萬里無雲,紫外線超強的夏日北京,高溫達到40度很尋常,冬季卻下起靄靄白雪,中國北方氣候就是如此剛烈,夏天來時乾燥到流鼻血,渾身冒汗但迎面風吹來,頓時皮膚上水分就蒸發了,衣服洗好也容易乾,這是潮濕的台灣很難以想像的氣候特徵,這種熱還在可以忍受範圍。

飄著雪的故宮,隨便一處都活像是連續劇場景,好像若曦跟四爺會從宮闈旁牽著手走出來一樣,好吧,我是桐華小說迷,最喜歡的一部就是"步步驚心",去中國旅行時,有時碰上重播,都在晚上十二點過後,我甚至一次追兩集看到半夜兩點才睡覺XD。 

進來之前,一定得先拿張地圖對照。一般大家都會從地圖最下方的午門進入,整座宮殿有9000多間房子(有專家統計過是八千多間,但數量其實一直都有變動),周邊護城河-筒子河環繞,四個角分別有四座角樓,是精緻工藝的代表之一。

這座壯麗的建築,其實下面壓著元、明兩朝的都城,光是來一次,都是走馬看花,下圖就是午門入口,售票處也在這裡,成人票60元人民幣,不包含珍寶館與鐘錶館。

這午門,可不僅僅只是個門而已,當年皇帝要廷仗大臣,也是在這裡舉行,戰爭後的獻俘也在這裡舉行。

下圖就是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安得義等繪製的"獻俘圖",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描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北將軍兆惠返京,向乾隆帝進獻回部叛軍小和卓"霍集占"首級及俘虜情形。乾隆帝就坐在右側的午門上,左側兆惠等將士分三排跪拜,將霍集占首級獻上。圖取自於此處

穿越午門後,回望。午門兩側有東西雁翅樓。

穿越金水橋,就是太和門,其兩側還各有兩個小門,分別為昭德門、真度門。

光看屋頂上一片亮晃晃的黃色琉璃瓦,這座璀璨的宮殿從明朝一直沿用到清朝,中間經過多次程度不等的修繕,但也隨著許多材料與工藝的改變,而有些大小不一的變化。

例如過往用於屋脊上的金絲楠木已經難得,近年修繕就改成松木,故宮周邊就有許多木場,早年就是專為皇宮修建提供材料。

為什麼整棟建築,歷經六百年的洗禮,現在看來還是亮麗如新?基本上是花時間用大量人力去維護,即使是木料,舊的能用,也盡量使用,頂多用新的加固。

2015年整修養心殿時,屋頂上的屋瓦搭建工藝,在皇宮是有一定規製的,不能馬虎,但清朝後期卻可能看到一些偷工減料,不按照工法製作的方式出現,工匠師傅猜測,應該是嘉慶之後,國力衰弱,就開始有很多地方不那樣按照規制了。

這些屋瓦,甚至上面也會刻上時間或製造地等訊息,可以由此了解到當時修繕的時間點。

太和門是故宮最大的宮門,也是正門,建築外觀由上面重檐歇山式的門座,與下方須彌座式的漢白玉基座組成,一樓周邊圍上龍鳳石肜欄。

太和門的銅獅,是故宮最大的一對古銅獅,高4.4米,負責鎮守皇宮、鎮煞去邪,也代表的當時工藝精湛,下圖是腳踩繡球的雄獅。

腳踩纏繞綬帶的繡球,象徵統一寰宇。

2022.08.18補充:我一開始以為這是清朝風格,沒想到看了《 中國建築圖解詞典》一書,發現這是唐代石獅風格?(p245)特徵是形體高大、並且前肢挺拔,昂首挺胸,頭大、捲毛、高鼻、闊口,以形象威猛震懾人心,內文提及,明清石獅相比唐代,溫和許多,不在那樣凌厲,我們常見廟前的石獅腳踩繡球、跟小石獅玩耍,就屬於明清風格。

看來這石獅,是融合了糖、明清三代的風格而成。

這銅雕工藝也太細緻了。

明朝時,太和門是「禦門聽政」的地方,皇帝在太和門接受臣下朝拜及上奏,頒布詔令,處理政事。太和門與旁邊兩個門都曾遭祝融,於光緒年間重修過。

清朝時期,分為前廷與後廷,前廷是辦公與接見大臣之處,後廷則是皇帝與妃子的住處,太和殿屬於前廷。

過往前方兩側都種了植物,現在已經全部鋪上地磚。

當時太和門不開放穿越,所以大家拍完照,就從兩側門出入,下圖為右側的昭德門。

昭德門於光緒14年毀於大火,15年重建,明代這裡是考選鴻臚之地,清代則是侍衛值班的地方。

下圖為太和殿,下方都是漢白玉基座,明朝永樂年開始建造,可見當時財力之雄厚。

明清兩代,殿試都在太和殿前廣場露天舉行,乾隆年間改成在保和殿內舉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最重要的宮殿,也就是民間稱呼的“金鑾殿”,初建於明永樂年間,後經過多次災毀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極殿,滿清建都北京後改為今名,代表天下和諧的意思。

現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間重建並留存下來的,也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屋脊兩端安有高3.4米的大吻,簷角安放10個走獸,大殿內外飾以成千上萬條金龍紋,都是現存古代建築中絕無僅有的孤例。

這些屋頂上的瓦獸也是一種講究,有些破損的,故宮維修部門甚至會找到河北的琉璃瓦工廠訂製,主要也是得了解北京工法的工廠才行。

屋瓦上,都不見長草?其實是定期得用人工垂吊到屋頂上去清除,不然鳥類就是最好的傳播者,屋頂上會長各種草。

來看看屋頂兩側的大吻,又稱吞脊獸,我當時帶了一顆廣角鏡頭,沒法拍到細節,於是從影片中節錄了一張圖,可以看到大吻的細節。 

這大吻用十三塊琉璃拚成,高3.4米,重達4.3頓,周邊還得加固,避免風吹雨淋、堆雪,損壞了藝術品。

他背上有一支扇形劍,為了怕他逃跑,也可驅除妖魔鬼怪。

還有最精彩的是垂脊上的10隻走獸,每一隻都名字,從戧獸前開始,行什、鬥牛、獬豸、狎魚、狻猊、海馬、天馬、獅子、鳳、龍、騎鳳仙人。

紫禁城內,九是最大數,但太和殿吻獸有10隻,是最高等級,代表這建物的身分地位,天安門上也只有9隻。

多出來的就是"行什",是中國古建築中的孤例。

下圖取自網路。大家可以自己對照看看。

這些屋簷上的瓦當、瓦滴也都有來頭,有些甚至還是明朝年間的物件,甚至還有瓦帽來固定屋瓦。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月臺,稱丹陛。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銅龜、銅鶴,銅鼎,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國祚綿延永久。

殿下為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大雨,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太和殿,是明清兩朝皇帝舉行登基、大婚、命將出征以及節慶朝賀等盛大典禮的地方,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每當大典之際,帝王禦殿升座,君臨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賀,極顯尊貴威嚴。

可以想像,文武百官列於兩側,君臨天下,會有多壯觀。

下圖的畫作,是清乾隆年間,大年初一,"萬國來朝"時的太和殿。圖最下的入口處,還有大象羅列兩側呢,這習慣應該從宋朝就有。

現在的太和殿,看看這人潮,所有人都擠在中間入口處,內部是不能進入的,拉上封鎖線,只能在線外拍照,所以人都在搶位置拍照...。所以還是滿建議可以在10月、11月時天冷,人少點的淡季來拍照,才不用人擠人,還得出聲提醒已經拍完照的人換位置給後面的人拍@@。

因為發生過大火,現在看到的太和殿,後來是康熙皇帝重修而成,門面總共有十一開間大,當時太和殿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築,象徵至高無上的皇權統治,現在則是故宮內最大的建築,長寬比例9:5,代表皇帝九五之尊。殿外的彩畫也是中國最高規格、只用於宮殿的"和璽彩畫",

舊稱金鑾殿的太和殿,匾額上的「建極綏猷」四字和保和殿的「皇建有極」都是乾隆皇帝題寫,但現場的已經不是真跡,而是複製品,真跡在袁世凱稱帝時就不見了。

下圖可以看到太和殿頂上的藻井上有盤龍探頭出來,銜住一顆大銅寶珠,被稱為"軒轅鏡",周邊環繞六顆小珠。

可以看到匾額上有寫上乾隆御筆。

整座紫禁城中,用金量最大的不是太和殿,而是奉先殿,建物前殿都是渾金的,這些建物固定時間會輪修,但每次修都要關上一年左右,下一次修可能就要再等一百年之類的。

明朝時,此處被稱為「皇極殿」,是皇宮主殿,奏對、議事、封賞都在此殿。極,就是房屋正樑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君位。綏,安撫平定之意。猷,謀略法則之意。

殿內總共有72根大柱子,寶座旁的柱子被貼上黃金,柱子上都有巨龍,是皇權象徵。

寶座上雕了13條金龍,是明朝嘉慶年間的物件,木材使用金絲楠木,跟前方幾根大圓柱用料一樣,當年這種木料都只在深山險峻之處,砍伐後,全靠運河中的水流將木材輸送到北京,光是木料就花了13年蒐羅,可謂得來不易,但現在大家看到的已不是當年的楠木,而是2004年時故宮後期以松木拼接而成。

這寶座也歷經風霜,袁世凱稱帝時,曾經把椅子放進倉庫,用了一把自己挑選的椅子,這把椅子後來也被送進了某處的博物院。後來故宮整修時,拿倉庫發現的明朝舊椅重新加工,有了今日這把椅子。

寶座後面有七扇雕龍金漆屏風,是清朝遺物。地板也是金磚,但不代表是金子做的,而是專屬於紫禁城能用的磚,燒制於蘇州陸慕的御窯,是康熙年間鋪設的。

戶外放了一個銅鐵缸,主要是為蓄水來防火使用,冬天時會在缸外套上棉套,甚至底下燒炭加溫,避免水結凍。

下圖是清朝時期打造的,缸兩耳加了獸面銅環,腹大中收,傳說摸了會有好運?所以一堆觀光客擠在前面搶著摸鐵缸。

下圖為中和殿,明永樂18年建成,經過多次焚毀重建,現在是明天啟7年後重建的模樣。

平面呈正方形,單簷四角攅尖頂,安銅胎鎏金寶鼎,入口前方中間的御路是浮雕雲龍紋,踏跺、垂帶淺刻卷草紋。


來看這屋頂上的祥獸,只有八隻,與太和殿屋頂上的十隻相比,地位就有差。


皇帝由內停前往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或朝會的時候,會在這裡休息,接受官員的跪拜禮,如果遇到親人祭典,皇帝會在前一天到這裡巡視祝版、祭先農壇十,還要查驗農具。

十年重修一次的皇家玉碟修好後,皇帝也會在這裡閱覽,並舉行隆重的家譜存放儀式。

什麼叫做"和璽彩畫"?就放大這塊來瞧瞧,上面斗栱下方都用網子罩住了。

當年這些宮殿匾額上,都有滿文,現在都被消弭了。


下圖就是"和璽彩畫",瀝粉貼金正面龍悠遊於樑柱之間,耀眼燦爛。近看其實剝落不少。

故宮修復部門,會用描圖紙將圖案描下來,然後回去畫在紙上,叫做畫小樣,可以做為之後的人維修時參考的範本。

殿內用俗稱"金磚"的細料澄泥方磚舖地,寶座中央上方璇過的"允執厥中"也是乾隆親筆,代表人道艱難,專一執著才能治理好國家。

幾乎這些殿內的匾額都出自乾隆之手,超愛蓋章、愛秀的乾隆帝。

這匾額與兩側對聯都蓋上了乾隆的紅章。屋頂上是瀝粉貼金正面龍。

所謂的金磚,並不是用金子做的,也是用泥燒製的,一開始叫京磚,代表京城生產的意思,後來諧音念成金磚,也有一說:一塊磚在明朝時價值一兩黃金,紫禁城內也只有太和殿、中和殿跟保和殿三個殿舖上這種磚,價格跟金子差不多。

磚的特點是敲了會發出金屬的聲音,質地非常堅硬,燒這樣一塊磚要720天,只要尺寸與品質達不到要求,就會被整批告廢。幾十個工人工作一年多,也不過能製造五、六千塊磚,故宮大概用了8千多萬塊磚,每塊金磚上都會刻上製作時間、工匠名、監管官員職務及姓名,和知府、知事、保甲和燒制人的印鑑,只要磚出問題,工人會被懲罰,

這樣的奢靡,直到光緒年間才停止使用。直到1990年故宮大修,工匠嘗試用古法燒磚,燒出150多塊磚,舖於坤寧宮前。

說到金磚,想起金門金城鎮的將軍第,當年也被皇帝賜了一塊金磚,一般人聽到金磚,不了解的,不知道這金磚製作多費工,跟金子等價。

金門金城鎮市區●將軍第●後浦老街必遊景點/百年歷史縣定古蹟/領有皇恩誥命的將軍宅

下圖為保和殿。重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上也有九隻小獸。

內外檐都是金龍和"和璽彩畫",天花板上則是瀝粉貼金正面龍。

天花樑上的彩畫極其別致,與偏重丹紅色的裝修和陳設搭配協調。殿內採減柱作法,所以柱子少了一些,東西兩側有暖閣。

乾隆年間,就是在這殿內舉行殿試,以顯示對考生關懷。放榜當天也聚在殿前聽放榜,則稱為傳臚,是重要的儀式,當天得狀元者可以走午門出宮。

下圖左側的是故宮最大的丹陛石,這些石頭都來自北京西南郊的房山大石窩,和門頭溝的青白口,直到現在都還在生產漢白玉石頭,當年光是這些備料過程,就長達十年,

以這塊巨石料為例,明朝史料紀載,當時就動用了兩萬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以大量騾子運送木料,每隔一段路程就挖一口井,用井水潑成冰道,花了28天才將這塊巨石運到京城,這樣類似的巨石,都被安排在中軸線的御道上,不只雕工讓人嘆為觀止,光是石料來源都了不得的巨大工程。

前方為乾清門,後面就是乾清宮,歷經多次火吻毀損,現在建物是清嘉慶年間所建。

乾清宮在明朝,是皇帝寢宮,屬於後廷,就是皇帝與妃子、皇子居住之處,總共有14為明朝皇帝在這裡住過,甚至這裡也曾經當作守喪處。

自雍正以後8位清朝皇帝移居到養心殿,這裡做為批閱奏章、召見群臣、接受使節拜見、宴賓客之處。

在紫禁城內,光線採光是決定宮殿地位的重要因素,於是養心殿成為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當時玻璃是很稀罕的物件,全靠海外進口。

雍正將養心殿規劃成後方是寢殿,前方是辦公的地方,住辦合一,不愧是清朝最勤勞的皇帝。

傳說中,康熙皇帝曾經把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之後,雍正上位有各種傳言,就是這塊出現在眾多清宮劇中的網紅匾。

地上舖金磚,屋頂格局跟前面幾處的工法一樣。周圍廂房也被當作皇子讀書之處。

前方也擺了鶴等祥瑞之物。

這些閃閃發亮的金箔,來自於蘇州金箔場,是真正用金塊捶打兩萬次後變成金箔,比頭髮還薄,

乾清宮左側的奉天殿,當年明成祖朱棣在這裡舉行了規模宏大的朝賀儀式,慶祝都城落成,他登上奉天殿高處,接受大成跪拜,並減賦稅、大赦牢獄。

當年,明成祖要將都城簽到北京(當時稱為北平)時,北平一片荒涼,受到許多大臣反對,他先將愛妃的陵寢建在現在的明十三陵,再給予願意舉家搬遷到北平的人民減免賦稅的條件,流放反對大臣後,從此沒有異議的聲音。

但建成後三個月,三大殿就被雷擊中而燒毀,花了20年時光搭建的建築毀於一旦期間,沒有再重修過宮殿,重修過宮殿,之後沒多久,他也死於征伐蒙古途中。

後來直到明英宗即位,他崇拜自己的祖父,於是重修紫禁城三大殿與乾清宮、坤寧宮,一年半後就完工,但之後數百年間,依然經過多次災難與祝融,重建與毀損的無限循環。

過去,這裡是清朝皇帝的家廟,供奉祖先的地方,現在則作為"鐘錶館",展示清朝宮廷內造辦處所製造的鐘表,有大有小,非常精緻,門票費用$10人民幣,不包含在紫禁城的門票內。

下圖為交泰殿。這棟也曾經參與火吻,發現這些宮殿幾乎都難逃火燒的厄運,所以屋頂上的祥獸都帶有去除災厄、避火之意。

屋頂上走獸有八隻。

寶座兩側左為大自鳴鐘,自鳴鐘外殼是仿中國式樓閣型的木櫃。右為銅壺滴漏,是計時用的。

這裡也是存放玉璽的地方,現在玉璽都移往珍寶館,現場只剩下盒子,兩側黃布罩的就是御璽放置處。

匾額無為,是乾隆臨摹康熙皇帝之風所寫。寶座後面屏風也是乾隆所寫。

屋頂上的宮廷畫作精美。

下圖為坤寧宮,是最具滿族風格的建築。

明朝時期這裡是皇后的寢宮,清雍正開始,變為薩滿祭祀的場所,康熙後到溥儀,多任皇帝都在這裡舉行大婚,大婚後二日之後就移往他殿居住。

來看看清朝皇帝大婚的動畫圖

現場其實還保留大婚時婚房的模樣,在兩側展覽,但不能進入,只能從窗戶玻璃外看。

下圖就是婚房。

下圖是薩滿祭祀的場所,源自於滿族習俗"萬字炕"的居住習俗。

下圖為坤寧門,穿越後就是御花園,後方"欽安殿"。

下圖為御花園。中間那棵是連理柏,後方有一青銅香爐。

下圖為天一門。前方的御花園內有上百棵古樹。

 

穿越怪石。

下圖為延暉閣,是可以登高眺望的地方,乾隆、道光、咸豐常登此處。

延暉閣旁就是承光門。

這裡已經直通神武門,可以出故宮了。

外面筒子河。

神武門外,有很多旅遊招攬的人,也有亭子可以直接報名,

無論進去或出來,人潮沒有停過。

建於四個角的角樓,主要都是位眺望守衛的功能,建築上堪稱中國精湛工藝的代表之一,初期包括外圍角樓共12座,目前僅剩下這四座角樓。

因為俗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建造技巧精妙複雜,每次修整都是一大難題,1956年時曾經覆蓋修整,當時故宮的宮城隊將所有插件都拆下來編號,然後再重組回去,許多北京人經過看到,都覺得無法組回去^^。

角樓完全沒有水泥,全是卯榫,沒用一個鐵釘,卻能製造出這樣精巧細緻的建築,當時傳說是某位傳奇人物如魯班的工匠智慧,但卻一直沒有紀錄是何人所為就是。

近年,又在故宮內-隆宗門西遺址挖到元朝時期的宮殿遺址,元朝僅統治八十年左右,宮殿早被明清兩朝覆蓋八成以上,要在北京找到蛛絲馬跡並不容易,這個新發現讓人雀躍。

北京作為六朝古都,但至今元大都、明皇城都沒有被找到,何其神秘?其實就被壓在故宮之下。

離開故宮,延途都有人行道,但有柵欄圍住,這裡周邊都不能招計程車,後來我走好大一段路離開故宮,才攔到計程車,當時還不懂使用滴滴打車。

故宮兩側的建物我沒有走遍,故宮要逛完所有建築,很難一次性,要逛、要粗略拍特寫,至少得要一天,就光是我介紹迪化街,就去好幾次了,回來找資料時,發現每次都還是有遺漏。

留待下次再去把剩餘的宮殿走完,光走過中軸線這幾棟大建築,兩條腿都要廢了,出來後找計程車又走好一大段路,搭上計程車我還去了另一個旅遊點XD,真夠虐待自己。

是的,如果喜歡自助的人,到中國來旅遊,兩條腿要練好,否則......就要帶好撒隆巴斯!哈哈。

地址:中國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開放時間:08:30~17:00(售票到16:00)

票價:成人票60元人民幣。

官網: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用文字,帶你妳翱翔世界☆歡迎按讚+分享!

【旅遊‧上癮‧鴉片館】 切換『搶先看』,才不會錯過最新的資訊歐~  

延伸閱讀

中國北京●五環內最便宜住宿推薦●台胞證也能住/中國手機APP好用推薦
中國北京東城●天安門&故宮●北京必遊的世界文化遺產/一窺電視劇裡明清皇帝們上朝生活情景
中國北京海淀●圓明園●從斷垣殘壁間一窺當年華麗的東方凡爾賽宮/六月荷花季是最佳遊園季節
中國北京西城●北海公園●北京門票最便宜的皇家林園/即使氣喘吁吁也要登高看白塔
中國北京海淀●頤和園●穿越世界最長畫廊,我們都是老佛爺/欣賞佛香閣+昆明湖的華麗建築
中國北京延慶●八達嶺長城●離市區距離遙遠的世界文化遺產/舟車勞頓累成被拉上戰場的乞丐
中國北京海淀●清華大學●免門票且古蹟建築處處,充滿文風的百年校園
中國北京朝陽●南京大排檔(三里屯世茂店)●最平價美味的南京菜,到北京不嘗會後悔的美食
中國北京朝陽●鳥巢+水立方●夜景比白天更亮眼的新建築/捷運出站可抵交通太方便
中國北京東城●老奶奶創意廚房(方磚廠店)●靠一碗鴨腿飯發跡的南鑼鼓巷美食/大紅燈籠下溫暖四合院
中國北京西城●宋慶齡故居●清醇親王的小花園已不容小覷,園內有珍貴五百年老樹
中國北京東城●稻香村糕餅(第三營業部)●清宮廷御膳京八件代表/與同仁堂同地位的北京老字號糕餅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