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德街在日治時期,被稱為"港町",是當年著名的茶街,這棟陳天來故居興建於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屋主陳天來是福建泉州南安人,當年父親陳澤栗任職於廈門怡記洋行,因而認識李春生,李春生在大稻埕賣茶葉時,陳澤栗則賣木炭,作為烘焙茶葉之用,因為看好茶葉生意,於是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開設「錦記茶行」。
錦記茶行將台灣的包種茶賣到南洋,一炮而紅,在許多地方都設有據點,更曾經經營匯兌生意。陳天來在日治時期曾擔任茶商公會會長、臺灣茶葉雜誌發行人,並曾任大稻埕壯丁團長、臺北市協議會員、臺北州協議會員等,更曾興辦大稻埕幼稚園,並投資臺北蓬萊閣酒家、永樂座劇場、臺灣第一劇場等休閒娛樂事業。
圖片轉自維基百科。
建物為仿巴洛克風格的3層樓建築物,興建年代為西元1920年,當年一樓作為為交易空間,二樓為茶商招待所,三樓為住家之用。
分為中央主體與兩側衛塔,主體二樓陽台設有小腰樓,腰樓下方有托架,二、三樓面則有垂花裝飾。
二的柱子似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 ),柱身有溝槽。
三樓的羅馬柱與二樓不同,窗簷上有雞蛋似的裝飾,窗戶有兩側開、上下開,細節十分講究。
這裡過去曾是大稻埕的茶商們固定聚會品茗、遠眺淡水河碼頭的招待所,現在為台北市定古蹟,但一直未開放,
立面用到的磁磚為日治時期出產的白小口磁磚,這種磁磚在明治 42 年(1909)前後在日本大量使用,台灣則在大正中葉後流行,多做為點綴使用,跟這棟建物興建於大正九年時間也吻合。
這棟立面主體多為洗石子,兩側衛樓則比較多使用白小口磁磚。
白小口磁磚近照。
但也不是全棟都用白小口磁磚,這立柱用的是另一種白瓷磚。
衛樓頂端有鮑魚勳章,
建物後方還有私人花園,靠近港仔溝,就是現在的西寧北路,是大稻埕20世紀上半葉風華歲月的重要見證,可惜一直未能開放。
一樓兩側為拱門,底部為花崗岩,因為靠近淡水河邊,怕下雨淹水而墊高底部,
內縮出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簷廊,當時賓客雲集,下雨天可在此等待司機開車來接,而不至於淋雨的貼心設計。
這木門非常典雅,連玻璃都很復古。
建物的兩側,窗戶也很特別,這一側可以看到過往山牆的模樣,因為過往建物都是連棟共用牆壁,一側拆除後,就會留下痕跡,
另一邊可以看到側面還有編飾,窗戶也有各種造型。
而這棟屋子很特別之處,就是立面是洗石子+磁磚的西式風格,背面卻是紅磚洋樓。
走到台原偶戲館,街對面就可以看到牆內的建築,這紅磚洋樓就是陳天來故居的背面。
台北大同●納豆劇場+台原亞洲偶戲館●閩南風與日治洋樓的百年相遇/文創化老茶行
紅磚與洗石子,但還是用了一些西洋圖騰的泥塑。二樓的窗戶造型多變,
庭園兩側,還有過往的假山,也是走國畫椿法型的風格,跟板橋林家花園很像。
後面還保留過往的磚牆,側面可以看到紅磚堆疊的模樣,以紅磚堆疊後再以泥塑出假山的形式。
貴德街是一條很有歷史意義的街道,又稱為千秋街,是大稻埕最早現代化的一條洋樓街,當年台灣第一位在台灣開辦的私人西醫的宏濟醫院(林清月)就在這條街上,
細節可以看這篇
台北大同●千秋街屋+李臨秋故居+港町文化講座●台北最早的洋樓(西式建築)街
這棟古蹟不在迪化街一段上,與周邊的千秋街屋等建物常被遺忘,一些人不知道穿越巷弄之後別有洞天,甚為可惜。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73號
☆用文字,帶你妳翱翔世界☆歡迎按讚+分享!
【旅遊‧上癮‧鴉片館】 切換『搶先看』,才不會錯過最新的資訊歐~
延伸閱讀
台北大同●迪化街60間最經典華麗街屋懶人包(上)●2020迪化街最完整對照圖文全攻略
台北大同●迪化街(中、北街)100間最有故事的華麗建築懶人包(下)●北台灣鮑魚勳章最全最多就在迪化街
台北大同●大龍峒保安宮●台灣寺廟裝飾藝術的頂尖寶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台北大同●有記名茶Wang Tea●全台至今唯一堅持傳統「焙籠間」製茶的大稻埕百年茶廠
台北大同●迪化207博物館●迪化街正宗的百年藥行舊址/典藏臺灣最美風貌的吉光片羽
台北大同●花日紙●美拍的新秘密基地/古厝與歐式花藝的精心結合/花藝婚紗好去處
台北大同●張協成石廠●台灣最古老僅存石廠傳奇/打石仔巷歷史建築搭配日好食堂
台北大同●長安西路與天水路口●百年歷史的折衷主義建築/華麗巴洛克轉身風采依舊
台北大同●台北霞海城隍廟●陳天乞交趾陶+陳壽彝壁畫/集結國寶匠師裝飾藝術大成
台北大同●佳興魚丸店●(附菜單)迪化街飄香60年的魚丸老店/大稻埕巷弄銅板小吃
台北大同●延平北路二段272巷20號●曾經的”好美茶行”/山頭鮑魚勳章與八卦圖案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