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趟金面山步道,集合過程有點辛苦,

我誤看了地點,沿途又問了一些人,輾轉才到集合地點,

沒想到內湖人對金面山,竟然是這樣的--不熟。

  

當時,設備還不好,相機還是350D,放大就糊,

也沒有微距鏡,

很多小東西都沒拍好,糊掉的也挺多的,

刪刪減減後,一集就可以PO完。

位於內湖金龍山側的金面山,又稱為剪刀石山,

入口處有環山路二段50巷、環山路一段136巷兩處,

知道入口地址,卻實在不好找。

還沒到步道處,就拍到這個花,

是文心蘭,謝小綠告知。

下圖,在入口處拍到的毛蝸牛,

這我在福山植物園也有拍到過,

第一次看到,驚訝於蝸牛怎會有毛?

後來發現,其實還算常見。

看到這張圖,

左邊是行嫂,右邊是需大的太太玲玲,

目前於車禍後的復健中已經九個月了,

很萬幸的是意識已經清楚,恢復的速度真可說是神蹟,

是不幸中的大幸,

只是可能要等上好一陣子,才能再看到她快步如飛的樣子了,

但,能活著,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步道使用的材料,大多為就地取材。

 

步道沿途都是上坡路,

爬得我氣喘吁吁,看起來不怎樣的一段路,

我休息好幾次,

這次可能是來的季節不對,

沿途的昆蟲生態,覺得不是很多,

植物種類少,花更少。

金面山的地質,

屬於兩千多萬年前的木山層,

是五指山系的支脈。

 

遠遠看到胡蜂的蜂巢,

每一隻體積都大,

看得頭皮發麻。

蜂巢的體積也大,

我用18-200鏡頭遠遠拍完,

大家就快步離開。

沿途,蟬蛻的殼很多,

隨便拍都有。

這葉子,

長得好像是蝴蝶的翅膀,

下圖,應該是鐵線蕨,

謝行大告知。

這裡應該屬於潮濕的環境,

蕨類、菌菇長得比一般植物、花朵還多些。

休息亭旁,

種了好幾株巴西鳶尾花,

很有巴西豔麗風格,顏色豐富。

在陽光照射下,

蜘蛛網出現斑斕的色彩。

這是鐵線蕨,上面拍到的是綠色,

這張轉成紅色,

拍它,是因為光影很美。

下圖,搞自閉的蜘蛛。

下圖,蛾類的幼蟲。

當時沒拍到更近的樣子,

對圖鑑,很像是夜蛾科或波紋蛾科的幼蟲。

再來一張。

像貓耳朵的菌菇,

原以為是相鄰小孔菌,

行大告知是白栓菌。

下圖,

長在石縫間的菌菇。

下圖,暗鱗環柄菇,謝行大告知。

覺得這朵菇的姿態,

在這樣的光影下,

顯得嫋娜。

這次,最滿意的應該是光影的部分,

連葬在大自然間的蝴蝶,

在光影烘托下,

死亡都帶著悲壯的氣息。

下圖,龍吐珠,馬鞭草科,

未開花時鮮紅如株,

細長的雄蕊,挺出花外,

如吐珠般。

這種花,一身嬌貴樣,出現在這種郊區,

有點錯亂。

下圖,鱗始蕨科的--圓葉鱗始蕨

光影下拍的,很漂亮。

 

走這條步道,

當天狀況很不好,整個人走得很不舒服,

拍照也沒拍多少,因為上坡路讓人太喘了,

金面山上那巨石、那金光閃閃的樣子,

我也無緣見到。 

 

當天因為拍攝很多東西都受挫,

走完步道,一行人就殺去我家附近的楔石攝影怪兵器,

殘殘跟行大立刻就敗了外掛的微距鏡,

需大跟行大好像還買了相機包,

當天大家離開店面時,都是笑意盈盈的樣子。

 

現在回頭看之前的圖片,

實在很不優,

拍小物體幾乎都是失敗之作為多,

與技術其實沒什麼大關係,

只因為當時沒有微距鏡頭,機身是350D也有很大的關係,

放大後糊掉機率是超過九成,

但,紀錄還是紀錄,

是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一部分,

還是PO出來跟大家分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J 的頭像
    JJ

    旅遊.上癮.鴉片館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