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助旅行,整個過程,其實常常充滿抉擇後的驚奇,就像這次本來預計要去內蒙,頂多加上一個星期的北京旅行,
中途更改為北京+上海,最後定局是上海+蘇州+杭州,

後來實際上,連南京都去了,隨興度果然真是百分百。

如何隨興?

那天從蘇州火車站,原本預計去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市,買了車票,一張100元,當地根本沒有火車站,我前一天事先問過鹽城市的連鎖旅館,對方告知我有火車站,但後來只能買到客運票,車程約需要四小時。

在火車站前等待時,遇到當地人,告訴我說那個號稱「鹽城大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中華麋鹿園則是世界最大、中國唯一的野生麋鹿園」其實是人工飼養的,只是因為觀光發展而圈養,聽到這裡,猶如一盆冷水從我頭上澆熄熱潮,遲疑了一下,直接轉身去退票,白白被扣了20元(在中國退票是要扣高額手續費的)。

站在現場開始打電話詢問上海的住宿飯店,因為正值中國國慶七天連假,有電話可以連絡的連鎖酒店幾乎都訂不到,走到高鐵購票口時,我在幾分鐘內轉念,買了南京的車票,再陸續尋找當天住宿點,就這樣踏上了南京之路。

隨興,就是念頭一轉,行李箱一拉,先確定有個落腳處住宿,就可以出發。

這次旅行,想去的景點有些真正成行,有些因為諸多原因只能捨棄,總想先來發文簡略的聊聊這次旅行中的一些細節,萬般不知從何下手,就先從食、住、行中的「食」開始好了。

以吃的部分來說,我大多在住宿、景點附近小吃店裡解決,偶爾會到連鎖型的飯館裡用餐,上海菜飯到處都可以吃到,便宜又尋常,在台灣卻成了有點等級的上海菜飯館裡的特色菜之一。

上海菜飯大概都會搭配肉排、鴨腿、滷蛋、梅干扣肉等,還有一碗湯,售價從7元~15元不等,下圖這個獅子頭很鹹,湯裡沒啥料,就幾根青菜,少數小飯館裡飯跟湯可以無限續,不過我從沒續過。

所以說,到底哪裡物價高?台灣還是上海+蘇杭?這我有時不知道要從哪裡比較起,當地開車師傅聽我描述,他覺得台灣排骨飯的份量,售價75元一份不貴。

這裡的小吃店,賣的以上海菜飯、福建沙縣小吃為主,後者也照賣上海菜飯或蓋飯,蓋飯其實就是把料炒一炒後淋在飯上,在中國其他省分到處都可以吃到,福建沙縣小吃有一特色就是餛飩湯,料很多,售價約一份五元人民幣,滿值得推薦的,雖然餛飩湯在台灣也沒啥稀奇,但餛飩的份量是有比台灣多。

下圖這類飯,無論你點選的是肉排或三層肉,都很小一塊,肉排是台灣的一半不到體積,還加上大塊的骨頭,飯量很大,青菜總是給很少,即使單點炒青菜,份量也很少。

我問過當地人,青菜很貴嗎?開車師傅說,青菜便宜,但肉貴,所以著重在肉上比較吸引人;這習慣跟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有些差異,我老覺得吃完都很上火。

再說到水,這裡的礦泉水是真的很便宜,1.5ML的礦泉水大概2.5~5元都有人賣,小瓶的礦泉水也大概2~3元不等,仕力架巧克力大條一條才3~5元人民幣,比台灣便宜。

下圖這15罐一組的康師傅礦泉水,剛好特價,換購價竟然才6.5元,不搶怎對得起自己呢?

談到便利商店,大多還是當地品牌為多,且店數很多,不用擔心買不到礦泉水、飲料、衛生紙,個人經營的也不少,台灣常見的7-11、全家在這裡家數並不多,其中,全家數量比7-11還多很多,不知怎的,這個台灣便利商店第一品牌7-11,怎不及全家?還是重心開到其它省分去了?

下圖是在靜安寺附近、萬航度路111號的全家,看這光線,跟台灣的敞亮度遠遠不能比,規模也不能比,有些會配備少數座位,進去不買東西光是坐著休息,不會有人趕你,這點不錯,商品陳列的簡潔度也高過當地同業品牌。

就我看到的來說,全家的坪數也很小,跟現在台灣便利商店越走越大間的方向相比,是有很大落差,但燈光照明已經是同業少見的光亮,這裡商店、飯店為了省電費,室內光線一間比一間昏暗,省電費省到連眼睛都會壞掉。

當地國營或私營的便利商店,我最常看到的是蘇果連鎖超市,這種居家附近的連鎖型超市擺設方式有點像台灣的全聯,但是規模相較下當然小非常多,內部擺設比雜貨店好點。

以連鎖速食業來說,這裡幾乎只有麥當勞、肯德基兩大品牌佔據市場,我個人覺得肯德基市佔率比較高,但開車師傅說兩品牌差不多,只要你到這些省分最繁華的街道、景區,到處都可以看到速食店,我偶爾才吃吃,因為都是炸物為多。

這裡的肯德基很妙,還賣飯類,19-25元一客不等,因為常看中國網站上的電視錄像節目,那些錄影片段總會在前面播映一段廣告,有次我竟然一時誤查,以為是台灣賣的東西,於是到台北家附近的肯德基說要買烤珍珠奶茶+紫米麻糬,店員一臉茫然,我才發現....是我搞錯了。

這次來,當然要來嚐嚐何謂烤珍珠奶茶,其實就是台灣的珍珠奶茶,也沒炭烤味,但珍珠煮到都爛掉了,吃起來有點噁心,奶茶味倒是跟台灣很相似,一杯賣到9元人民幣,份量大概500CC。

相較之下,我真要對台灣的泡沫紅茶業的普遍高水準豎起大拇指,幾乎大多數都能把珍珠奶茶的珍珠煮到Q又有彈性,在台灣業者來說,這是開店的基本功,家家都有一定水準,反觀中國的台灣珍珠奶茶,達到台灣水平的,很少,至少我吃過的是如此。

這次去的幾個地方,發現「台灣」這兩字的發酵度很高,許多食物、用品都常強調是台灣來的,台灣的美麗日記面膜的市佔率最高,常看到商店販售,台灣珍珠奶茶店更多,coco、薡茶這兩牌子最常見,其中又以後者為多,但後者這品牌在台灣能見度並不高,不知道是台中還是高雄、台南崛起的品牌?售價跟台灣差不多,最便宜的大概都是6元人民幣起跳,有點料的都要7~8元,份量500CC,冰沙則從9元起跳。

無論是連鎖還是自營品牌的飲料口味跟台灣還是有差,例如熬製的紅豆根本沒有香氣,且顆粒很硬,我猜可能是當地人喜歡硬口感吧?蜂蜜類的飲料則沒有台灣蜂蜜的味道...,不知道是中國當地的蜂蜜香氣與台灣不同?還是有些商家偷工減料?

來自日本的真鍋咖啡、上島咖啡也是到處可見,其中上島能見度最高,

85度C的開店數也不少,都多有兼售麵包,樣式選擇不是很多,我喜歡的肉鬆麵包上的肉鬆用料跟台灣不一樣,應該是為了節省成本、就地取材之因,但份量有點稀疏,一個要價約6元人民幣,尺寸小小一個。

下圖是上海萬航度路5號的分店,門面都夠大。

看看裡面麵包選擇種類,其實很有限,不如台灣花樣多,售價約5-9元人民幣不等,

這裡比較衛生,還設計有手拉門,不過當地人習慣也不是太好,常常都沒順手拉上,

蒼蠅就在裡面飛來飛去,我雞婆的提醒店員,

店員帶著懊惱的神情、嘖了一聲,然後把拉門關上,我實在不知道她在怪誰?

常常早上,我忍不住都好想吃豆漿、肉包等,但在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雲南、新疆這些地方,並不容易看到,賣肉包的比較容易見,但賣豆漿的少,這次在南京喝到有的豆漿像是沒篩過的一樣,混著濃濃的渣喝下去,喝起來像是米漿,黃豆渣甚至比米漿濃,一入口就讓我後悔不已,喝不到一半就只能餵給垃圾桶,心裡警惕自己以後買東西不能貪心,要先買小杯的來試試看再說。

下圖是在蘇州觀前街吃到的「永和豆漿」,也是連鎖品牌,能見度也不錯,我好像在沿海城市常常看到,在中國擁有400間分店,還預計2010年要回台掛牌上市。

台式小籠包一籠大概5-6顆/8元人民幣,淡漿一碗4元,怎會有淡漿?我一問之下才知道,是甜度比較淡的豆漿稱為淡漿,那蛋餅一份6元人民幣,比台灣貴還是便宜,大家看看份量、自有定奪。

這次去的地方,餐廳基本上都只提供黑醋,永和豆漿有提供醬油歐~這很少見,

當地黑醋味道跟台灣不一樣,偏向紅醋味,酸度比較高,統一都不提供醬油,我不太能接受當地醋的味道,沒醬油能沾食物,讓我有點難以忍受,不過,這裡食物本身就很鹹,沒沾醬油倒也很有味道,還好。

下圖是室內裝潢,其實還滿有水準的,不過光線也不是很亮,下圖我有刻意調亮過,

來的這天,剛好下雨,地上滿滿都是濕漉漉黑腳印,踩得整間店地板都是髒腳印,還滑滑的,店員沒人管、沒人拖地。

 

為了查詢,「永和豆漿」與「永和大王」有無相同??

發現,自由時報2010年寫到,目前在中國有一個標榜二十四小時營業,並以快餐業為主的「永和大王」,是由「永和集團」所經營,自一九九五年底於上海成立至今,已有一百九十一間連鎖餐館。這間中資企業甚至登台設公司。

追朔這個品牌,我在2007年的天下雜誌裡看到,二○○六被《Forbes》雜誌列為菲律賓第七大富豪的陳覺中,2004年收購了台商創立的「永和大王」85%的股份。

所以說,在中國,「永和豆漿」與「永和大王」是兩個不同的品牌,當初創立都是台商。

說起當地的食物,選擇性其實不是很多,連鎖店的食物味道都很像調理包的口感...,這或許是沒辦法轉移的技術造成的,畢竟當地人口太多,用餐時間餐客頓時大量湧進時,其實是很難招架的,有些餐館會讓你等菜等到抓狂,用餐時分一群人像難民一樣擠在等食物的台前,為誰先來後到的問題當下就吵起來。

在上海、南京搭地鐵,永遠似乎沒有人少的時候,無論何時,人一樣都是那樣多,差異是上下班時間人會更多,這裡人數只有「多」、「更多」兩種差異。

車沒來時,勉強還有人排隊,車子一來時,沒人顧得上排隊,所有人全都在入口處擠成一團,隨時都要從頭站到尾的心理準備,且這裡地鐵搭乘時間其實很長,動輒是淡水線的那種時程,如果要去的地方需要換轉搭三條不同的地鐵線,可能就要一小時半,這點我在「行」的部分再來談。

用餐的地方如果沒有適當的管理,一樣是擠成一團,收費、點菜的邏輯方式跟台灣都不太一樣,但我發現台商的店裡比較有規律,如果是當地傳統的餐館,動線安排與人力規劃,常常都讓人覺得很混亂。

餐廳裡面服務員薪資大概是1500元-2600元人民幣間,因為薪資便宜,所以店內很容易可以雇請大量人力,但並不會因為人力多而顯得有秩序,加上用餐人口進進出出,現場總讓人看得霧煞煞的,且等菜時間通常都會更久,所以我在用餐時分,都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用餐,免得等得一肚子氣。

再說到服務態度,老早在去之前,就有上海的朋友跟我說,這裡服務態度很不好,果然,這次去這些地方一趟,發現總體來說,這裡服務態度是真的差,熱忱度更是不用說了。

少數服務態度好的,例如屈臣氏,一進去就會有人問你要買什麼?需要幫忙嗎?這點很好,裡面聘請的人員很多,等於很多雙眼睛在監視有無人偷東西,不像台灣的屈臣氏,沒啥人管你,你可以愛怎樣試用就試用,愛怎樣挑東西就挑,沒有那種老被人當賊看的侮辱感。

剛去時,我一直在細想,為何這裡人說話都這樣不客氣?又直又衝,讓我乍聽之下都是一臉窘,分不清楚對方是帶惡意還是習慣?

突然讓我想起小時候,台灣推行過「新生活運動」,叫大家要多說「請、謝謝、對不起」,當時很不以為然,覺得推行這些幹嘛?現在發現,在中國來說,人人說話從不加那些詞,服務態度差的感受就出現了。

人擠時,我們說「借過一下」,中國人會直接大聲說「讓讓」,在餐廳裡面點餐,一句:請問你要點什麼?,少了那請問兩字,就像是跟下人說話一樣:要點什麼?

大多數購買行為結束時,不會有人跟你說:謝謝,反而是我習慣找錢後會跟商家說謝謝,這些種種,都是造成一些人覺得中國服務態度差的主因,在當地購物用餐,不叫享受,服務態度差之外,工作熱忱度更低,造就出來是一種愛理不理的態度。

可能有人會說,台灣服務態度也不見得好,日本服務態度最好,但真的有機會去中國自助一下,大家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到我的這些說法了,台灣服務態度與人與人之間的應對,整體來說是比中國好太多,這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所以,如果有外國朋友到過中國學習中文,真建議不要把那種說話的方式拿到台灣來用,否則,會讓台灣人覺得你很沒禮貌。

總歸來說,台灣吃的選擇性是遠遠高過中國,變化性大多了,光是麵,就有各種不同粗細選擇,還可以換成米粉、米苔目等,乾麵就有炸醬麵、麻醬麵等之分,湯的則從陽春麵到三鮮麵、羹麵、牛肉麵等變化很多,還有炒麵,飯類的選擇更是不用說了。

說台灣是中華美食小吃的天堂,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住在台灣,真是幸福得不可言喻。

 

系列文章連播:

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食、住、行漫談之「行」-上海地鐵

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食、住、行漫談之「住」-上海便宜也有好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J 的頭像
    JJ

    旅遊.上癮.鴉片館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