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卑南鄉的富山村,
是唯一擁有海岸線的村落,
這裡還有壯觀的珊瑚礁岸,沿途石頭很多,
下圖,有人排排站的羅列在枯枝上,
這是什麼石頭?是珊瑚礁嗎?
這裡曾經歷過魚源枯竭,
早年毒魚、炸魚也成為破壞沿岸珊瑚礁的劊子手,
許多保育魚類被濫捕,那時這裡是個魚類的地獄。
走到這附近,一望無際,老遠看不到海域,
但漂流木到處橫置。
2005年時,台東縣政府把這裡列為「富山禁漁區」,
從台11線潮來橋至154公里處的沿岸海域,
由平均高潮線向外延伸500公尺內海域,都被列入。
但所謂的「禁漁區」本來就是原民捕撈的海域,也是每年豐年祭及海祭的重要祭場,
被列為禁漁區後,曾經引發部落族人的不滿。
遠遠那棟建築,就是最近備受矚目、佔地六公頃的--美麗灣渡假村,
至於這棟建築為何備受爭議?請看反美麗灣活動詳情。
仔細看那建築,我總覺得他的屋頂是凹字型...@@,好像扭曲變形了,
大家覺得呢?
前面築起一道圍牆,他們已經拿到許可證,持續在趕工中。
富山禁漁區透過當地村民巡守,
現今復育有成,潮間帶的海膽、榮螺、招潮蟹等隨處可見。
許多人來之前,會帶一包吐司,
光是走在岩石上,就會發現碩大的魚身在水裡悠遊,
如果再丟入吐司,就可以發現瞬間水面震動,聚集的魚群超多的。
這裡早期稱為杉原海水浴場,
目前則成為許多人到此來享受餵魚樂趣的地方。
但這裡,除了餵魚,沒什麼其他育樂可以進行,
海邊石頭好多,只是很多石頭都已經被列為禁採,
下圖是我撿到的石頭,
聽說把它磨乾淨,就會發現有很多寶石在其中,但不值啥錢啦,
大家可別聽到寶石就眼睛發亮。
我也沒打算要磨它,
家中也沒有水族箱,
就當作是樂趣就好。
到海邊,我喜歡撿小石頭回家,
名不名貴我看不懂,
純粹是因為體積小方便攜帶與紀念性兩種原因使然,
出國的話,我在海邊則會帶一點沙子回家,
放在小罐子裡,裝成禮物給自己與朋友作紀念,
至今,有: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土耳其地中海邊的沙子、東川紅土地,這三處的土與沙子,
還有朋友送我的秘魯的沙子,
或許有人會說,帶這些沒啥價值的東西回家幹嘛?
我只能說,
每個人眼裡所謂「價值」,真的不同,
不是只有「錢」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