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就想來拍淡水的古蹟建築,這天去了無極天元宮後,就順道轉來真理大學拍照。

從圍牆外就看到這棟「教士會館」的招牌,一直在想是哪一棟建築,門口有電鈴,還是有提供修士的住宿服務。

要找到這棟建築,須從馬偕故居前經過。

這棟建築是馬偕博士所建的兩棟宣教士宿舍之一,建於1875年,當時是馬偕博士助理牧師宿舍,從第一任華雅各牧師、閏虔益牧師、黎約翰牧師、吳威廉牧師都住過這裡。

日治時代的偉彼得牧師在這裡住得最久,因此這裡也有「偉牧師館」之名,宣教士離開後,這裡一度改為婦女義塾校舍,1941年淡江中學租為男宿舍改名為「玄武寮」,馬偕故居則稱為「白虎寮」。

戰後英商德記洋行租賃此屋時,為便於覽觀山河勝景,於前方增建二樓望樓而成今之樣貌。

1971年改為真理大學校長寓所,2009年後真理大學復其舊觀,改名「教士會館」以紀念歷代在台灣服務的宣教士。

下圖則是馬偕故居。建築前有說明文字,

這棟英國人稱為bungalow形式的建築,是1875年馬偕博士所建造的寓所,座落於蓊鬱青翠的埔頂,四望淡水山河美景。

而這擁有優雅三面迴廊的白堊洋樓馬偕博士還在建物後方加蓋「讀書樓」作為讀書研究之用。他亦在此娶妻生子,馬偕古厝甚至成為馬偕博士開拓宣教的重要基地,直到1901年馬偕博士病逝為止。

馬偕博士逝世後,華羅德牧師和宋雅各醫師等宣教師曾在此短暫居住,1912年馬偕博士獨子偕叡廉先生回台創辦淡江中學,再度以此故居作為校長寓所,直至1941年才因戰爭返國。

馬偕古厝在二次大戰時,教會曾設「安樂家」,以收留失依婦女,爾後成為淡江中學男生宿舍。

戰後,偕叡廉先生再度回淡水居住於此直至1952年。

1965年真理大學創校後輾轉成為圖書館、實習旅館和學人招待所,馬偕家族返台也都下榻於此,本建築可謂馬偕博士家族紀念建築。

這棟教士會館旁就是牧師樓、姑娘樓,老樹參天,真是漂亮極了。



現場老樹許多,風吹來時樹葉沙沙作響,幾十年樹齡,化成黑白照,風味不同。

也來看看原始的色澤,就可以對照出黑白照的差異。

下圖為「牧師樓」,建於1909年,原為加拿大宣教士吳威廉牧師宿舍。

由於1923年吳牧師病逝後,明有德、孫雅各兩位牧師在台北神學校與淡江中學服務時,也先後寓居於此,故有「牧師樓」之名。 

二次大戰期間,牧師樓一度為淡江中學男生宿舍,並改名為「青龍寮」。

戰後,除了蘇若蘭和苗爾甘牧師曾入住外,也曾作為純德女中之琴房教室。

最後一位居住在牧師樓的宣教士為郭德士長老,後於1965年因真理大學創校所需而搬離。

目前,牧師樓除作為真理大學行政辦公外,也改名「紅樓」成為教職員餐飲空間。 

牧師樓為吳威廉牧師設計之殖民地式紅磚迴廊建築,

比例精準,砌功精湛,是淡水難得之古蹟。

古蹟以黑白照方式呈現,味道不一樣。

建築前有一大片綠草地,綠樹高聳,且姿態真是漂亮。

從下往上看看藏在建築內的迴廊,還有拱型的造型與漂亮的欄杆,真沒想到當年馬偕的建築美學,就有這樣的格局。

外面這些枯枝,讓我想起去年去上海時,到當年的租界處欣賞老房子,

沿途梧桐樹滿道,想當年,是何等的美景?

下圖為由吳威廉牧師設計建造的優美紅磚洋樓,昔稱「姑娘樓」,建於1906年,為當時淡水女學校校長金仁里姑娘、高哈拿姑娘兩位女宣教師的宿舍。

「姑娘」是台灣教會對外國單身女宣教師的尊稱,而曾經生活於「姑娘樓」的還有黎瑪美、安義理、杜道理和德明利等姑娘,在二次大戰期間,姑娘樓一度成為淡水中學男生宿舍,並改名為「朱雀寮」。

戰後,除了重回淡水的杜道理、德明利姑娘之外,在淡江中學服務的李仁美姑娘、高瑪烈姑娘也都居住於此。1965年因真理大學創校所需,最後一位女宣教師徳明利姑娘搬往淡江中學後,「姑娘樓」便成為真理大學校長室,校方對本建築一直視為古蹟加以維護保存。

從真理大學的大門前的路上,也可以清楚看到姑娘樓。

真理大學的入口,樹木林立,真是太漂亮的...我一路看,都覺得在這樣的地方念書,實在很幸運。

從大門進入真理大學,最醒目的就是牛津學堂,又稱為理學堂大書院,是二級古蹟。

取這名字其實與英國牛津大學沒有關係,是當年馬偕回加拿大時,故鄉的人聽到馬偕訓練學生是「在大榕樹下以蒼空為頂青草為蓆」,於是地方報與他故鄉的鄉親們共捐 6215 元美金,要讓馬偕回台興建學校,於是取這名字。

從選地、設計、督工過程都是馬偕一手主導,遠看就像台灣的四合院農宅式建築,

磚瓦和福杉這些建材當年由廈門進口,當時的建築工人們在溝通時,會以削蕃薯示範,並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1882 年完工開學後這裡取名「理學堂大書院」,英文校名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

遠看建築的屋頂上有一個小塔,其實是教堂的帽尖(pinnale),只是馬偕以中式造型取代。

外牆上,還有中法戰爭時法艦砲擊留下的彈痕,

1914年時這裡增建為淡水中學,成為台灣第一間西學學堂,也是台灣神學院、淡江中學和真理大學的搖籃地。

牛津學堂開放時間:牛津學堂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 10:00至下午 04:00。


看到這樣多的古蹟所陳述的歷史,馬偕對整個淡水的貢獻,真是讓人敬佩。

真理大學的古蹟很多,新建築也以古蹟的色澤與風格來作延展,這棟大禮拜堂就很顯眼。

這棟建築重複使用(虛心祈禱的手)的尖拱造型,內部是台灣全國第一高、第二大(僅次於國家音樂廳),也是全國第一台裝置有32呎音管的(管風琴),是由荷蘭最大的管風琴廠手工打造的。

這天來的時候,天後不佳,看到一些網友在晴天時來這裡拍照,還有水裡倒影,真是美極了。

連外牆上的鐘,都很有設計感。


真理大學的台北校區,包括1875年的小白宮,牛津學堂、校長公館、紅樓(姑娘樓、牧師樓)、大禮拜堂,來走一趟就收穫豐富。

1996年又在台南增闢了台南校區,建築也是讓人驚艷,但因應少子化的現況,2012年將進行最後一次的招生,2017年將會全面移回台北,台南校區將作為推廣教育用。

這次來一趟,讓我還是意猶未盡,有機會還會找好天氣再來,

如果有外國友人來台,這趟淡水古蹟之旅真是最佳的旅遊饗宴,結束後可以到老街去吃小吃,很完美的一日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